当前位置:

独臂教师邹显志:高山播种幸福的人

来源:中国隆回网 编辑:redcloud 2012-03-07 16:40:06
 
—分享—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雷锋同志的这句名言,省优秀教师、隆回县罗洪乡中心学校老科协小组副组长、年逾七旬的独臂教师邹显志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

高山红烛: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青春年少、刚初中毕业的邹显志回到罗洪乡严胜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学校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望云山脚下,这里群山环抱、交通闭塞,只有一条蜿蜒、险峻的小路通往山外,几乎与世隔绝,但他却以满腔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刚开始,他白天教一、二年级76人的复式班,晚上教34人的扫盲班和卫星班。繁重的工作,过分的劳累,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患了严重的肝炎,每当肝部痛得厉害时,他用手压或靠桌边顶,好几次痛得昏了过去。但他咬紧牙关,以顽强的意志坚持着,没有住院,没有耽误一天工作。他成为原高坪区普教、业教的先进典型,150多人的普教、业教现场会,就开在他的学校。1973年,他光荣地出席了县代会。

  1974620日,他在修建学校时从楼上跌落下来,胸部和右手掌严重受伤,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更不幸的是198788日,一个令人痛心的日子。天刚朦朦亮时,他就赶了几里山路到罗洪街上乘车去隆回购买教具。车行至高平镇双田村地段时惨剧发生了,两车相撞,他的左臂从距肩膀四、五寸的地方被车刮掉在地,司机见状溜了,好心人急忙给他扎紧血管,又提醒他拾起左臂往高平医院跑……在医院,他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然而让他伤心欲绝的是:右手伤残,左手又没了,是病休还是重返讲台?病休吃闲饭,让人民白白养活我?重返讲台,还吃得消吗?伤口的剧痛,他没有掉泪,想起未来他痛不欲生。在他陷入绝望之际,独臂英雄戴碧蓉身残志坚的事迹感染了他,给了他信心和活下来的勇气。他在心里立下誓言:手残心不能残,只要我还活着就要拼命干,他决心重返讲台。

  第二年早春2月,细雨纷飞,乍暖还寒,他带病执着上班了。孩子们见到久违的老师,都围拢来问这问那,又轻轻地抚摸他左边的空袖子,个个眼里噙满泪花。上课铃响了,他走上讲台,迟钝地用僵硬的右手把教科书打开,可是手一松书又合上了,怎么办?他找来一块小石头,借助头、肩帮忙,把书翻开后再用石头压上。接着拿粉笔写字,可粉笔握在没有知觉的手里又掉了,他弯腰捡起,可腰刚伸直又掉了。这样掉了又捡,捡了又掉,几个学生见状,不约而同的拥上帮忙,他正弯腰去捡,被拥上的学生撞翻在地。孩子们吓懵了,继而拉的拉,扶的扶,好不容易才使他站起来,这时他已被弄得满身灰尘。

  他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出满勤,有时晕倒在讲台上,清醒后继续上课。他时常提醒自己:再大的困难也不怕,工作一定不减色,教学质量绝不落人后。

  他对学生一视同仁,把学生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学生生病,他亲自送去医治,学生有困难,他总是想方设法解决。有一位叫刘小清的同学,父死母嫁,跟着家境贫寒的外祖父过日,衣服破烂,冬天冻得哭,满身虱子,邹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把这学生领回家,给他洗澡,换上新衣服,以后经常带到家里辅导,这个孩子深受感动,从此学习更努力,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工作37年来,无数的贫困学生得到邹老师真诚的关爱。

  辛勤的汗水,赤诚的心,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他多次立功受奖,在学区历次统考中,他所任教的学科均名列前茅,他历任严胜小学校长,该校在乡目标管理评比中均属村小系列第一名。19984月《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邵阳日报》、《邵阳日报晚报版》等国内主流媒体以《教坛独臂写春秋》等为题进行大篇幅的报道,在全县教师队伍中引发强烈反响,刊载他的感人事迹的报纸被抢购一空,当年他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当代愚公:走出大山的领头雁

  他身处大山之中,饱尝交通不便之苦,深深地认识群众生活的艰苦,特别是儿童上学的无奈与艰辛,他苦苦求索打通山外的路,下定决心以独臂之躯带头修公路。19892月,他向村委会提出修公路的建议,得到支持,于是他走村串户,与幸福、上罗洪、官树下三村联系,又从学校勤工俭学经费中拿出300元放电影做宣传,还把单车后刹改在右边,艰苦地锻炼骑车,激发大家修公路的兴趣。在他的宣传发动下,修公路的战斗终于打响了。他兴奋不已,每天除搞好教学工作外,其余的时间全花在修公路上了。每天清早就起床喊出工,到工地上记工,还负责筹集资金,出外买雷管、炸药、水泥。他还扛着在铁匠铺特制的小锄头去工地上劳动。他第一锄猛地挖下去,伤残的右手握不住锄头,差点挖到脚上,第二锄、第三锄,锄头东拐西歪。许多人围拢来看,纷纷劝他说:邹老师,你不必受这份罪了,我们多挖一锄就行了,叫你一只手的吃这个亏,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呢!他微笑回答说: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还有一只手,绝不能吃闲饭。

  这的确是在修一条天路!山高、路陡、弯多,困难重重,为了打通这条路,他可真是豁出去了。全家兄弟、妻子、儿子齐上阵,风餐露宿。为了打通上顶悬崖峭壁、下临百丈深渊的老屋潭险要路段,他忍受伤病的折磨,在工地整整熬了2个月,指挥放炮凿山,凿通险要山崖后,他瘦了10余斤。他主动多包修包养一段280米长、4米多宽的路和一个倒车坪,完成土石方10000余立方米。19963月,前后历时7年,长3.5公里、宽5米的严罗公路(严胜村至罗洪农贸市场)终于修通了,祖祖辈辈身居大山的村民结束了完全靠肩挑手提的历史,全村群众由衷感激他,望着在公路上欢快奔驰的大小车辆,他欣慰地笑了。

  20081月,为了将公路铺成水泥路,他不顾年迈体弱,一方面积极与村领导一道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一方面到各地捐款。人们被他的爱心、真诚所感动,更被他的事迹所感染,50元,100元,1000元,2000元,上万元……大家慷慨解囊,共捐款27.6万余元。为了这条路,他可谓呕心沥血,全力以赴,规划、协调、宣传发动、捐款、只手出工……据不完全统计,为修路他个人出资至少在二万五六千元以上,当年底,凝聚着他汗水和心血的崭新的水泥路全线铺通,村民举行盛大的通车典礼来庆贺,群众给他披红戴花感谢他。

生态开发:群众致富的引路人

  现在,村民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在家读书的孩子大都成了留守儿童,对小孩的成长非常不利。面对现实的困境,他常常琢磨怎样在高寒山区、让家长在自己家门口找到致富的门路,又可照顾和培养小孩?他踏遍村里的山山水水,多方考察,仔细思考,终于找到了一条生态开发绿色食品的致富门路。

  望云山上盛产野山蕨,蕨菜、蕨粉是富硒绿色保健食品,是深受城乡人民喜爱的美味佳肴,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当地村民具有娴熟的生产、加工技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他通过广泛调研,向县里提交了《罗洪乡富硒野山蕨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县特拨5000元启动资金,为了带动群众,他亲自示范。利用自家贫瘠的山土人工栽培野山蕨10余亩,亩产干蕨粉达1000斤,纯收入3万余元,他的野山蕨闻名遐迩,许多顾客千里迢迢前来参观采购,产品远销港、澳、台及美国。除此之外,他利用山泉水养石蛙、黄鳝和各种淡水鱼,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在他的示范带动和指导下,本村及乡内许多村民建起了山蕨种植基地及利用清澈的山泉水养石蛙、泥鳅、黄鳝、淡水鱼,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前景非常喜人。

抓起山泉水养的黄鳝,邹显志老师(右)乐开了怀 

   邹显志老师兴致勃勃地介绍山泉水养鱼经验

  邹显志老师(左)介绍野山蕨种植情况

 

悬崖边上凿通的水泥路

来源:中国隆回网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