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文化遗产日特刊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农历五月十六
今天多云转阵雨,最高气温32度,最低气温24度,预计明天中雨转阵雨,最高气温30度,最低气温23度。
★今天是文化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
隆回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较为丰富。近代杰出思想家魏源、著名邹氏舆地世家、晚清重臣魏光焘、辛亥革命重要领袖人物谭人凤等名人故居,以及毛泽东国文老师袁吉六先生墓葬、红军长征贺龙曾作战斗指挥所旧址建筑的遗存,使之成为人文资源和地面文物大县。
全县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魏源故居,省级文保单位7处、市级20处、县级49处,另有国家级传统村落2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处、名村1处。
★文物保护单位
>>魏源故居
魏源故居,1996年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司门前镇学堂湾村。清乾隆五十九(1794)年,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改革家,近代中国首批“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魏源诞生于此。故居为一座两正两横的木结构四合院,院前有木结构槽门,四周有干打垒围墙,总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其中第一、二栋正屋和左侧厢房为平房,单檐悬山顶、盖小青瓦,右侧厢房为二层楼房。魏源在此诞生并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邹氏舆地世家祖居
邹氏舆地世家祖居,亦称邹汉勋故居,2006年公布为第八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罗洪乡官树下村。清嘉庆十年(1805),著名学者邹汉勋诞生于此,继其后故居先后走出邹代钧、邹新垓等著名学者,形成延续七代、影响中国地理学长达两个世纪的“舆地世家”。故居原为一座两正五横的木结构四合院,现存两正三横,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平面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半月形水塘、槽门、院坪、前正屋、天井、后正屋,系清代湘西南山区普通民居院落。
>>魏午庄故居
魏午庄故居,亦称魏光焘故居,2002年公布为第七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司门前镇石山湾村。清同治年间,晚清政治、军事、外交上的重要历史人物魏光焘为官后回乡扩建而成。故居总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前后四重,左右对称分置横屋和楼房,横楼飞檐翘角。第四进正屋和南侧横楼被毁。前有木构槽门,两侧有石砌拱型耳门,四周以青砖围墙,不失为典型的江南传统民居建筑。
>>谭人凤故居
谭人凤故居,1996年公布为第六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鸭田镇南湾村。清光绪十一年(1885),由我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人物谭人凤的家族重建。故居由三重平房正屋和两栋厢房组成。建筑面积1328平方米,前正屋系两栋并排的五开间平房,中间隔以小卷,作为直通后院的出入口;后两进正屋由两栋平房间隔天井左右错位布局,均为单檐双坡小青瓦盖顶。厢房分别置前排正屋南北端,系重檐歇山顶二层楼房,亦盖小青瓦,前端头筑有飞檐翘角。
>>袁吉六墓
袁吉六墓,2011年公布为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罗洪乡孟公村。1932年,毛泽东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的国文老师袁吉六先生葬于此。墓地墓表为石塔,高5.2米,正面嵌大理石碑,刻毛泽东亲笔所题“袁吉六先生之墓”。塔后半弧形墓围有章士钊、郭沫若组作的墓柱对联,彰显出该墓不平凡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邹门欧阳氏坊
邹门欧阳氏坊,2011年公布为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罗洪乡下罗洪村,为“舆地世家”邹氏七子中邹汉纪之妻欧阳舜华嘉立的节孝坊旌表,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系楼阁式石牌坊,四柱三门,面阔10米,高9米。须弥式柱础,坊柱两侧置抱鼓,梁枋两侧刻有浮雕人物及龙凤图案。牌坊建造精美,雕饰绝伦,饰物多样生动,成为当地风物性标志之一,也为湘西南地区石作、石雕工艺的上乘之作。
>>红二军团鸭田战斗指挥所
红二军团鸭田战斗指挥所,2011年公布为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金石桥镇五罗村。1935年12月,贺龙、任弼时率红二、六军团长征过隆回时,贺龙在此居住并设立战斗指挥部,成功指挥红军奔袭鸭田围歼敌保安团一战。旧址建筑由两正两横木构房屋组成宅院式民居,内有槽门、院坪和天井,是一处红二军团长征旧址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崇木凼古树林
崇木凼古树林,2011年公布为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瑶族乡瑶族群居地,现存面积3.8公顷,有百年古树325株,其中树龄在300年以上的28株,最古老的树距今已达1000多年。古树林既为瑶乡独特的自然景观,又凝结了花瑶民族对古树崇拜的宗教观念和风俗习惯的特殊社会属性,同时记录了花瑶人大炼钢铁时期“砍树宁肯砍人”的护树运动和解开瑶汉通婚桎梏始末等人文情结,也是花瑶青年对歌相亲的场所。为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拓展的一处特有文物。
★传统村落
>>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古寨
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古寨,2012年被列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地处虎形山瑶族乡东北端、海拔13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是被我国民族史料遗忘的瑶族分支——花瑶的聚居村,也是完整保存花瑶原生态生活环境和花瑶民俗文化的聚集地。古寨素有“绿色之谷、多彩花瑶”美称,境内古树汇成林海,巨石刀削斧劈般陡峭,有清光绪九年“禁林碑”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树林。花瑶民族纷繁艳丽的服饰文化、心灵手巧的传统挑花工艺,以及反映花瑶传统习俗的“对歌相亲”、“打泥还礼”、“打蹈成婚”、“拦门酒”和“讨僚皈”等都在崇木凼古寨得到很好的延续。
>>山界回族乡老屋村寨
山界回族乡老屋村寨,2016年被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系隆回县回族最早居住地,也是纯回族聚居村落。村落院子运用我国传统的选址和规划布局理论的典范,院落形成一定的规模格局。村中仍保存的清真寺、石板路、水口桥、古井、槽门遗迹,以及与之对应的光绪年“内宅禁碑”、古井碑,加之仍在传承的回族独特的民风习俗,使该村落的人文环境和整体面貌得以原真地深层次的展示。同时,该村也是省内外闻名的龙牙百合和甘蔗、“宝庆三辣”及清真牛羊肉的原生产基地,经贸活跃,地方特色浓郁。
★历史文化名镇
>>滩头古镇
滩头古镇,2013年公布为第四批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始建于隋朝,初称“楚南滩镇”,后改称为“滩头镇”,是全国七十二古镇之一,素有“南方纸都”、“中国年画之乡”的誉称。古镇利用境内丰富的溶洞溪水、楠竹林地及稀有矿产资源天应石,在元代就把其打造成长江以南土纸、色纸、香粉纸及年画的著名生产地和销售地。如今古镇老街、泥浴山庄和年画、手工抄纸作为及其工艺的保存、传承,成为镇内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司门前古镇
司门前古镇,2013年公布为第四批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明洪武五年(1372)设隆回巡检司于此。境内仍有保存较好的石桥铺老街、苏维埃县政府旧址及民国八大财主庄园建筑,先后诞生有魏源,魏光焘,孙俍工、彭述之,以及第一任宝庆地下党小组组长罗卓云、首任宝庆农民协会委员长欧阳秋曝,当代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魏寅,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科院院士、美国声学学会会士魏荣爵等。历以“名人故里名人多”而闻名省内外。
投稿邮箱:longhuibao@126.com。手机报客服电话:0739-8159339;省红网客服热线:0731-88180874。更多资讯请登录隆回新闻网(http://www.longhuinews.com)。
来源:隆回新闻网|0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