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这个令人耻辱的纪年,带给了中华民族无尽的耻辱与悲愤!百年忧患,百年沧桑,百年国耻,深深镌刻在中国人的灵魂深处。就在这一年,一介书生的魏源,怀抱报国之志,投笔从戎,到定海前线参谋战事。怎奈洋人船坚炮利,朝庭腐败不堪,战事急转直下,天津大沽口失陷,朝廷惧而求和,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魏源愤而辞归。蒸汽机的轰鸣,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那时的中国却如沉睡的雄狮,仿佛置身于时间之外,错过了历史的路口,被时代甩在了身后,一度成为落后与停滞的“代名词”、西方列强崛起的“踏脚石”。国家命运跌入谷底,民族危亡悬于一线!
在江苏镇江,魏源与被流放的林则徐相遇。简陋的客栈,灯火通明,围绕国家命运与未来,两人䟡足长谈。临别之时,林则徐捧出一沓资料,沉重的托付给魏源,希望他研究并编辑成书,让国人觉醒,造出更厉害的船炮打败洋人,避免亡国灭种的命运。
魏源重重地跪在林则徐面前,双手接过资料,心跳加速,脑海轰鸣。他知道,林公是把满腔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这哪里是一沓资料,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告别林公,魏源一头扎进书斋潜心编著《海国图志》。在序言中,魏源开宗明义宣告世人: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自此,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伟大思想横空出世!毫不夸张地说,《海国图志》一经出版,就以他的不凡和不朽,彻底地改变了整个世界。
魏源的不凡,因他聪慧睿智,心忧天下众生,情系华夏乾坤。遥想当年,朝野皆醉,魏源独醒,既忧庙堂,又忧百姓,既叹国力赢弱,又叹民智未开……
魏源的不朽,因他思想前卫先进,睁眼看世界,倡导“师夷长技之以制夷”,在清王朝江河日下、内忧外患的危急情势下,提出对内改革弊政、对外实行开放的施政纲领,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
客观的说,魏源尽力了,尽心了,他不负朝廷,而朝廷负他。他纵有超前思维,先进理论,但懵懂混沌的朝廷弃之不取,反倒让东瀛岛国借鉴之,沿袭之,传播之,终为民治维新启开大幕,日本帝国借此闪亮登场,直至伤我泱泱中华。
魏源乃一介书生,纵有情怀,空怀悲壮,无力回天,不见容于腐朽的清朝,惟遗《海国图志》流传至今。魏源改革开放的思想,至今依然內烁着光芒,对我们今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深化改革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
40年前,中国共产党作出历史性抉择——实行改革开放,大江南北涌动滚滚春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迸发勃勃生机!
也许,所有人都没想到,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近乎崩溃的经济体,在动乱的泥沼里腾飞,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超英赶美已经从口号变为现实,魏源改革开放的宏愿终于变成了现实。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能永立潮头。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唯有奋斗者能乘势而上。
今天,13亿多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生机勃发、春意盎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光彩夺目、魅力永恒,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强牢固、充满活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程伟大、前途光明。
躬逢伟大时代,我们无比自信自豪;面对宝贵历史机遇,我们备感责任重大。让我们坚定拥戴核心、忠诚紧跟领袖,拿出勇气、鼓足干劲,传承魏源思想,实现民族复兴,奋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大踏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隆回新闻网|0
作者:邓 晓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