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和司门前的那场约会

来源:隆回新闻网|0 作者:卿青红 编辑:redcloud 2018-05-21 16:49:18
 
—分享—

  如果在春天里有场约会,那我约的一定是你——司门前镇。我是第一次去司门前,并不感到讶异和陌生,在去的车上就想到了许多关键词:魏源故居、魏午庄故居、一都茶园、湴塘针织、芙塘村乡风、乡俗、大茅坪古道的抗日战争史、石桥铺竹山院欧阳宗祠……

  在这个被雨水打湿的季节里,跟随县文联去赴了司门前的约,巧遇了一个好晴天。和久别重逢的旧友,坐在车上一起忆旧。第一次觉得客运车的气味也不难闻。

  去了“一都茶业”基地。上山时,我挑了一个绝佳的位置,将满山的绿意盎然尽收眼底。三月尾,四月头的时候,正是采茶的好季节。山上刚冒出的新枝丫,随着采茶人那双灵巧的双手在枝叶间舞动,眼在园里飞,指在枝上飘,一叶叶细芽飞入篓中,霎时间,茶萎中的绿满了溢了。

  在山上采茶的工人,很多都是住在茶山附近的村民。8块钱一斤的新茶,只要勤快,一天下来也能过百。有了茶山在,他们无忧亦无惧。茶山潜移默化的成为了留守在家中照看家人时,一部分人生活来源的底气。

  生活在司门前真好,那么安宁的小城,风物与人都那么让人满足,初次踏进司门前,我感受到了有一种自足的气场——在茶山上,一群不慌不忙的孩子,他们就住在附近的村庄,趁着周末也来茶山挣些外快。他(她)们同龄,一个个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小小的身子在茶山穿梭,三五成堆的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互相打趣,银铃般的笑声在树与树之间漂荡,与新茶和老茶树混在一起一派天真。

  许是倦了,几个人结伴从山上下来,怀踹着奢望,把刚从树上采回的半塑料袋新茶,交给管事的过秤人。尔后趴在桌上向前探出半个身子,一双灵活的眼睛紧紧地瞪着秤上的袋子,多一点吧!再多一点吧!眼中写满了期盼。过完秤后,从管事的人手中接过几块钱的劳动成果,眉一挑,伸手抓了抓头发,碎碎地念道:“哎呦喂,我还以为今天能挣十多块呢!”话落后,左右张望,扭头又赶忙去打探同伴们的收入。那一刹那,脸上丰富的神情和极夸张的动作,硬是给所有的看客们上演了一场人生起落的大剧。孩子的世界是空灵的,仅一个转身就喜乐满怀,那张稚嫩的脸上的笑容一派喜颜,有趣的很。那么纯真的态度倒是勾起了我的回忆,那些旧时光瞬间朝我扑杀过来,我立在山上有片刻的晃神……

  蓝天、白云、清风拂面,这样的意境让人的心也变得神驰起来。

  这场茶事,注定应情应景。而我忆它最好的方式是泡一杯今年的新茶,看着小叶子片片立起来,清清澈澈间,全是迷人的清气。饮之唇齿留香回味无穷。那扑鼻耳闻的香味飘至我鼻间,沁人心脾,寂静中跃动着一树树绿绿的心情。“君为千里飘茶香,处处留茶芳!欲为此香来,定能醉人肠,”将这些句子用在此,恰到好处。

  与市场上现有茶的味道迥然不同,弥漫出一种全新的香气。司门前一都茶业公司因其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迎合现代人对有机、环保、健康饮品的消费需求,在穿越干百年历练后喜迎春天。

  它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国外市场。现在,一都茶业已形成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综合体系,拥有茶艺馆等多元营销模式。以满足不同地域文化及消费需求。

  一杯茶见了底,再续一杯吧。此时,才发现一都茶业的茶,更有个富贵的名字——黄金荣,摆明了的骄傲和霸气。男人的很。”它是“仕气”味道极好的茶了。我不知这款茶为何叫黄金荣,但自有别具一格的清润脱俗,它与司门前贴心贴肺。

  游观完一都茶业后,我们一行人乘车去了魏源故居。

  少年时读书,听了历史老师讲了许多晚清先哲魏源的故事。那种自豪的神情写在脸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个魏源迷。后来年纪渐长读到了《海国图志》,对这本中国最早的海防教材赞叹不已,喜欢上了那种深谋远虑的思想,实在值得中国人借鉴。

  在此行之前,我没有去过司门前,更别提去先生的故居拜访了。

  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哲。我之前竟然没有去访过,心存羞愧。

  魏源故居座西向东,独立于一片金黄的田园中间,前面一片平坦的千顷油菜花海,院后缓缓流过一湾金水。特意去故居访先生,到了门前,才知先生闭门不见。我们只好坐在门前的石阶上欣赏满园的春色——油菜花。故居门口有颗叫不出名的大树,葱翠的枝条垂下来,飘逸极了。坐在石阶上,透过门缝从外向内张望,典型的清代四合院民居。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美得惊天动地。

  从风水的角度来观。魏源故居左临象山,右对狮岭,风景别具洞天,在司门前留传有“狮象把水口,金板铲龙门”的风水传说,乡人至今认为象山出了清代抗倭名将两江总督南洋大臣魏光焘(魏午庄),这“文武二魏”及新中国开国少将白天(魏巍)都是“狮象”风水的结果。于是,这么霸气的传说,一传十,十传百。吸引了一批批摄影爱好者和美术生来这块风水宝地写生。他们登上黄家龙的山顶创造出了一幅幅惊叹人心的佳作。

  司门前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就像大戏开场,锣鼓喧天。它不依赖那些空洞无物的外在来装修内心,它依靠的是自己的精神强度,不论给何种赞誉,它都当之无愧。

  “在这里四季都好。每一天都好,落雨也好,落雪也好,有云也好,有风也好……走,我们去这座邵阳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镇转转吧!”

  文联领导说,那么多的景点,我们怕逛不完呢。大家想多看看,没办法,那只能以走马观花的速度转悠了。

  终于到了魏午庄的故居。

  在中国,仿佛五千年的历史中,落脚点就是应该有个院落的。南方的院落,门口永远是狭窄的,小到以为是小门小户,进去之后却是别有洞天。一进一进的。很递进,就很深入,就更私密。

  院落里的时间是流动的,从你的身上留到他的身上。留园几易其主,仍然保持院落的美。

  进魏午庄看魏将军自小生活的家园。头道木门很老,厚而黑。

  二进门。

  跨进去,有光阴厚重的声音。院子里铺满了青砖。我喜欢青砖的气息,很旧,很凉。

  窗是百年前的老木窗,上面的花、鸟、走兽一层层雕刻的极讲究。画风即有严谨、繁傉的一面,也有洒脱、疏朗的风格。这也章显出了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轻轻推开大门,一定要拍个照,留个影再走嘛。

  左转后,一小段青石板路的尽头站着一位老奶奶。她就住在院中,一个人守着百年的光阴。独自沉溺于这种孤寂的幽静中。

  陈静老师是司门前人,对司门前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此行,他做起了向导。

  我们静静地听着他讲魏午庄生前的故事。

  魏午庄原名魏光焘,乡亲们谈及他,从不称其名“光焘”,都唤他“魏午庄制台”,以示尊重。

  魏老早年读过几年书,因家贫失学,以砍柴、淘金维持生计。后来去做了厨子。20岁那年,他去曾国荃部参了军。一入军营,天数已定,自此一路平步青云。是十世纪至九十年代清朝政府重臣,是湘军曾国藩的承者,左宗棠的重要助手。官至两江总都,被世上称作“武威将军”。

  从魏午庄故居走出来。

  在故居门口的马路边上,立有两块红底白字的提示牌。前面的是魏午庄打牛庄。后面的提示牌上写着“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里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说的是有一次魏源和魏午庄一起品茶,旁边放着一坛姜和一碟梅子,魏源是读书人,难免有点轻视武夫,便随手指着梅子说道:“盐梅盐梅,孔子颜回,家无读书子,用什么当官?”,魏午庄看到旁边的姜坛,灵机一动,答道:“坛姜坛姜,韩信张良,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此言一出,一时传为美谈。

  他并没有让这句成为空谈。之后他的做为都可看出魏午庄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军人。战场上即使贴身肉博,血肉横飞,都未曾让他后退半步,他永远都沖在最前头。他将湖南人英勇无畏的血性蛮劲发挥的淋漓尽致。一生中最为显耀的尤以抗击日寇,血战牛庄,抵制帝俄,收回国土而扬名立万。后来治理西北,开发边疆,以及推行新政,拒袁电邀,刀光剑影磨砺后的血性铁骨又岂会畏权贵。为国为民的一身正气摆在哪里,仍谁都动摇不了他的意志。他是民族的英雄,是湖南人的骄傲,是宝庆府的骄傲,是隆回司门前父老乡亲的骄傲。

  历史是厚重的,英雄是壮烈的,壮烈的英雄在厚重的历史上为我们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真正本色。面对一生都在金戈战马上驰骋战场,民族危亡时,一往无前舍生忘死的魏午庄……永垂史册,代代相传是纪念将军最好的方式。

  近中午时,有些饿。去石阳桥的生态农庄吃中饭。

  “宝德楼”那三个字初听俗气的很。印入眼前的也只是一层低矮的房子。黄泥配稻草,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木制结构的柱子上,倒也很中国。楚木小声地问我:“一层屋子为什么也称楼?”我眨了下眼睛又眨了下眼睛。“最少有两层的。”我笑着回她。

  趁着还没开饭的空档,我们跟着领队的先生沿着小路绕到前面。“果真有两层房子。”楚木和风细雨的念道,声音柔柔的极好听。眼前的一片空旷地,让人心生惬意。暮春的农庄,越过那层房子,有鸡有花鸟。房前种花,房后种菜。泥巴包着土鸡烤香气四溢。那是宝德楼的招牌菜。土鸡是自己在山上养的。味道极鲜嫩。

  好久没闻到过猪屎的气味了。少时在乡下,经常要帮母亲扯猪草,喂猪。长大后,我去了城里,过着车水马龙的都市生活,早已把自己也当成了一个城里人。更何况,现在回家,我妈也不养猪了。在这个速食年代,要吃肉,去街上买来便是。若不是闯入了石阳桥宝德楼的饲养场近距离观看接触,那种久违的气味刺激了我的脑神经,我反到忘了自己也是农村娃出身的。离开猪圈时,猪在我后边啍哼着……

  开饭啦,开饭啦。店里的美女服务员声音极甜,笑容真美,一双美目流转,灿若星辰。她身上有一种清幽的散淡。是我欣赏的类型。对美的事物的热爱,每个人仿佛都与生俱来。

  我们此行18个人,包间里的大圆桌容不下。外面的客厅有一架原木长桌。大家坐下后,随遇而安,倒也不失一番苗族长桌宴的风趣。

  溪里的泥鳅,地里的青菜,山上的蕨,坛里的酸菜真下饭。这些原生态的莱真鲜,我将手中的筷子一伸再伸。客厅的太师椅,很厚实,很复古,老到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了。老到我终于能理解它为什么叫宝德楼了。

  从司门前这座闻名遐尔的历史文化古镇返回县城时,月亮出来了,红月亮真漂亮。超过了你想象中的美,过分的美。美得让人寸步难行。

  司门前真是个好去处。

  时光像凝固的豆腐,软软的。一如未经打磨的好光阴,几千年停留在了这里,还人们一种自然而然。

  车窗开着,我伸出手去“接”月亮,风吹进来,吹着我的发……

来源:隆回新闻网|0

作者:卿青红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