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老后:远古飘来的色彩

来源:宝庆府微信公众号|0 作者:老后 编辑:redcloud 2019-07-22 10:39:11
 
—分享—

  自打闯进瑶山那一天始,花瑶山民新奇、怪诞、古老、独特的民风民俗,以及他们在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赤贫的生活状况中,孕育出的那种达观、坚忍、憨厚、乐天、浪漫的人生观念,都深深地感染了我,及至后来与之结下一生的不解之缘。

  借问花瑶安在?其实花瑶很是好找,只需从隆回县城乘车向北赶往小沙江、虎形山,朝那大山远远望去,哪个山坳上立有参天古树,那里定是花瑶山寨。在我遍访过的二十来个花瑶寨子,无一例外地都有古树林子避荫。

  花瑶寨子地处偏远山乡,交通十分不便,加上恶劣的气候环境,经济一直还很落后。瑶家山民就靠了世代相袭的古老习俗和传统观念,将他们紧紧地围系在一起。因了一直少与外界往来,原本就甚为古拙、原始、粗犷的奇风异俗,也就相沿至今,使得这花瑶山寨,更加显得神秘、诱人。

  花瑶山民憨厚、豪爽,十分好客。走进他们的寨子,坐近他们的火塘,就倍加亲切,红红的柴火映衬出甜甜的笑靥,蒸烤出诱人的酒香。围坐火圹挑绣花裙的妹子们脸上泛满红晕,听老人喃喃诉说从前的故事,不时又轻吟出古老的瑶歌。在这浓烈的乡情里,不饮也会醉啊。

  与瑶家山民往来愈多,交情愈浓。每次上山,总想多住些日子,总会有全新的感受。他们的行为举止、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人生观念以及与天斗、与地斗的精神方式等等,全都是我关注的题材。甚至他们那轻松的戏谈、或粗野的叫骂、或疯狂的豪饮、或悲切的哭喊,或无遮无掩的狂欢,都让我倍感亲切。从中我更体验到了他们的纯朴、善良、豁达和坚忍。在与他们的交融相处之中,间或也让我默默地涤荡一回自己的灵魂。

  花瑶的服饰,奇特、繁缛、精美而讲究。寨子里的男人们斗天斗地,多与外界有所往来,毕竟没有那般固守。为了图个方便,其着装日趋同化,那青色的大襟长衫已不多见。唯在传统节日或婚庆活动期间,仍习惯于在头上有规有矩地扎一盘黑白相间的方格土布头帕,套一件加有花边的青色对襟短卦,却也潇洒随意,倍显英俊。

  女人们则身穿镶着红布边、缀有红布扣的黛兰色无领对襟长衫,长及脚踝,右后页的一角新奇地向腰际撩起;内衬镶有红布扣、绣着彩色袖口花边的短白衫;下着一条黑底白花、图案精美的挑花裹裙,腰缠五颜六色层层相叠的腰带,脚裹绣有黑色花边的白布绑腿,头戴由上百米手工花带缀成的状似倒扣斗蓬、后面吊有两串长长彩色须穗的火红头巾。再在腰后扎个桔黄色布褡腰包、再在胸前挂串亮眼的银铃、再配一双箭船型绣花鞋、再戴一个银项圈。。。。。。嗨,煞是好看,天上的仙姑见了都会眼馋啊。

  瑶山女人就这样,一直禀承着“以艳为美”、“以多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喜好衣裙重叠穿着,且式样新奇、怪诞、繁缛而俏丽,独独地形成雍容华贵、光彩照人的整体造型,灿若群花。

  如此花样艳美的服饰,一直就是这个瑶族支系的特殊标记,它承载着这个古老族群千百年来特有的心理观念,更蕴含着该民族丰厚的文化价值。花瑶的先祖,为应对历史上惨绝人寰的杀戳,长年在山林中频频迁徙,真所谓“进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深”。

  为了界定与他们不同的文化族群,也为自己族人长年分离后的聚首甑别,并借以冲淡恶劣的生存环境所带给他们的无穷压力,更融合进了她们非凡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花瑶女人就这样,以她们色彩斑澜的服饰,装扮着自己,映亮了大山。这服饰,俨然成了他们心中一杆别样的大旗。

  相传不知的哪个年代,官府强逼他们着装同化,以为归顺朝廷。在“留头不留发”、“留裙不留人”的恐怖氛围里,机灵的男人们相继剪去长发,改变着装,以求一线生存的缝隙;女人们则誓死不从,依然我行我素,反倒刻意用更加亮丽的色彩和最美的花纹来装扮自己。

  故在花瑶族间相传的《彐峰瑶族诏文》手抄本中,便有“汉降瑶不降,男降不女不降,生降死不降”的生动记载。无论是瑶族先民与黄帝、炎帝部落的地盘争夺,还是面对封建社会种族制度的步步紧逼,瑶族人民都表现出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花瑶女人却为她们所忠爱的族群,为她们美好的生活,为她们艳丽的服饰,付出了太过沉重的代价。

  如今,尽管外部的世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视机、手机等洋把戏亦不时地把新鲜的信息带到了偏远的山寨。然而,朴实而倔犟的花瑶山民依然如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披着远古飘来的色彩,坚守着先人历炼过的生存轨迹和生活法则,优雅而缓慢地稳步前行,也不时地向世人昭示着自己独特、古老、神秘而极富魅力的文化传统。

来源:宝庆府微信公众号|0

作者:老后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