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隆回县三阁司镇中洲村湖南和亚中洲分厂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工作台前,刘小玲和上百名同事熟练地在各自岗位上干着手中的活,忙碌而有序。
位于赧水河畔的中洲村,是个三面环水的冲积沙洲,过去因土地贫瘠,地势低洼,十年九涝,当地老百姓有着“赧水到中洲,庄稼靠天收”的无奈。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414户132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2户307人,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
2018年3月下旬,省纪委监委驻村帮扶工作队一行三人在队长刘献文的带领下进驻中洲村。“道路硬化只到村,产业发展都是零,危房旧房急死人,求学看病路难行”,这是中洲村留给工作队的最初印象。
“要想富起来,关键还得靠产业。”通过调研,工作队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强村富民的“金钥匙”,以产业发展为龙头,将产业发展与贫困户进行利益联结,通过流转土地赚租金、解决就业赚薪金、入股分红赚股金的“三金”模式,为村里发展注入活力,不断增强村级“造血功能”。
2018年9月,工作队引进的湖南和亚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扶贫车间正式投产。目前车间共有员工140人,其中贫困户50多人。刘小玲就是其中一员。多年来,她一直在广东务工,70多岁的父母和3个年幼的儿女留在家中。“在外务工,顾不了老人和小孩。回来照顾他们,就没了收入。”这让刘小玲常常处于矛盾之中。听到村里筹建扶贫车间并招工的信息后,她当即回到村里报名,并且顺利地进了车间工作。说起自己的新工作,刘小玲一脸的满足:“挣了钱,顾了家,还能忙农活。”建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成了村里很多外出务工村民的就业首选,十多位村民跟刘小玲一样,选择了回家就业。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中洲村产业多点开花。除了扶贫车间,村里还成立农业合作社,建成10亩标准化黑木耳基地,每亩每年可获纯利8000元左右,20多名贫困人口先后在黑木耳基地劳动取酬;成立中洲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流转农户土地550亩发展回甘柚产业,公司支付土地流转租金约30万元,其中贫困户租金8万元,柚子园常年吸纳10多名劳动力务工,其中贫困户7人,每年人均务工收入8000元左右。2019年,中洲村与隆回天域现代农业合作,建立约20亩的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基地,建起1200平方米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大棚和长500米的观光走廊,发展特色采摘园16亩,种植草莓、西甜瓜、蓝莓、葡萄等20多种特色品种。
如今,中洲村的产业园里果树郁郁葱葱,青青的回甘柚挂满枝头,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农村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刘献文介绍,下阶段将继续发展好回甘柚、黑木耳,引进草莓、蓝莓等特色果蔬,使产品更加多元化,打造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吸引更多的人来中洲村体验现场采摘的田园乐趣,通过产业发展,将中洲村打造成隆回县域旅游休闲后花园。
来源:邵阳日报
作者:马剑敏
编辑: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