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民日报 | 新农人,稳稳挑起“金扁担”:为老产业注入新动力,致富金银花长盛不败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杨娟 郭少雅 姚媛 编辑:胡权 2020-07-14 16:00:33
 
—分享—

6年前,湖南省隆回县麻塘山乡的舒利,干过一件“傻事”。隆回金银花遭遇行业“严冬”,他逆势而上投身金银花种植、加工。如今,他创办的湖南鸿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长为高品质、高科技、高附加值“三高”企业,隆回金银花重现活力,18万户种植户跟着受益。

隆回西北部小沙江地区有3个乡镇——小沙江镇、虎形山瑶族乡、麻塘山乡,这里平均海拔1350米,海拔不是很高,但小气候特殊,每年的寒露风来得极早,种水稻十年九不收,这里的百姓曾靠国家救济度日。

出生在麻塘山乡的舒利,一辈子也忘不了小时候吃不饱饭的苦日子。后来,历史被山上的金银花改写。20世纪70年代,随着野生金银花开始被人工栽培,隆回百姓吃上了饱饭。

1992年,16岁的舒利和父亲在野外意外发现一株变异植株,并在这基础上培育出了第一棵永不盛开的金银花,这个品种花期长、产量高、好采摘、易管理。“这一品种,把以前金银花的亩产从50斤提高到140斤。”舒利说。

金银花成了“致富花”。鼎盛时期,全县金银花种植达21万亩、年产干花1.2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隆回被原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金银花之乡”。

但问题也随之出现,由于当时的家庭作坊式种植,产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分散的经营模式缺乏引导和监督,出现了重效益、轻质量的行为。而2005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修改《药典》,将包括隆回在内的西南地区种植的“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自此,金银花价格一落千丈,农户的“致富花”变成“伤心花”,不少农户不得不挖树弃种。

“隆回人用心血浇灌的金银花不能就这么‘败了’!”隆回金银花产业跌到谷底之时,在外从事了多年金银花销售的舒利毅然返乡创业,用保底价收购金银花。他告诉农户,没有哪个地方比隆回更适合种金银花,这个产业存在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苦练“内功”加以解决。

痛定思痛,舒利决定,要用新技术重振隆回金银花产业。他成立了湖南鸿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建立了从金银花种质收集、良种选育、标准化整治推广、干花加工流通、高纯提取技术应用、食品研发产销到衍生中医药康养旅游项目经营的全产业链模式,成为具有高品质、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三高”企业。

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就金银花种质资源与综合利用进行深度合作,建立了金银花种质资源库。记者在位于该公司的金银花种质资源与综合利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看到,60多个金银花新品种正在选育。“我们通过基因重组,选育出抗病虫害、树龄长、有效成分高的高产优质品种。”舒利说。

而另一边,金银花标准化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得热火朝天。刚刚采摘下来的金银花,通过烘干、冷藏等工序后,被加工成中药材、金银花茶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公司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共带动贫困户5078户,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515人,金银花种植人均收入5300元以上,同时,公司惠及产区18万种植户,为当地金银花产业增值5亿元以上。(来源《农民日报》2020年7月13日3版,有删减)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杨娟 郭少雅 姚媛

编辑:胡权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