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邵阳日报 | 创新驱动 加足“马力” ——解读湖南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什么能”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邵阳日报记者 刘波 编辑:胡权 2020-08-17 17:30:53
 
—分享—

8月12日上午,湖南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京能”)偌大的厂区一片空寂——趁着晴好天气和公司即将进行全自动生产线安装的间隙,该公司工作人员悉数尽出,前往全市各地安装、调试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

“这些天里,工作人员经常是在上一个工地工作还没结束时,就接到了下一个工地的派遣单!”湖南京能销售总经理李昌顺欣喜地表示,湖南京能销售形势一片大好,迎来发展的春天。

湖南京能向好的局面缘何而来?李昌顺回答得很简单:创新驱动。

2014年,怀着浓浓的乡愁,在外打拼多年的企业家曹金方回到邵阳,在隆回高新区湘商产业园创办了湖南京能。从2015年开始,我国开始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随着整个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也让充电桩行业站上风口。瞄准这一目标,2016年起,湖南京能开始专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设备的研发和生产。

充电桩企业,注定要与高新技术共舞。当前,全国各类充电桩企业多达5000余家,产品更新迭代极快,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坚持科技创新,增强产品科技含量,打造高品质产品。

成立伊始,湖南京能就将科技创新摆在至关重要位置,每年拿出销售总收入的5%用于产品研发和生产线的改造升级,组建起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和实验室,还与湖南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展开产学研合作。2017年,湖南京能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产品升级是公司最看重的创新板块。自从国家电网新编制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标准化设计方案》发布以来,充电设备企业均按照“六统一”的原则进行标准化设计,湖南京能也不例外。2019年8月,经过半年左右的研发,“柔性充”功能在湖南京能旗下的充电桩亮相。

“柔性充”有什么优势?李昌顺给我们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如果有一群人去吃饭,可能大家来的时间不一样,但走的时间是一样的,这成了上一代充电桩的痛点,而柔性充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痛点。柔性充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对控制系统进行智能调节,从而在充电站按需分配电流,控制充电速度。这样即使充电时间不一,但最后离开时也不必担心没充好电。”

“柔性充”目前已经发展到第4代。初代“柔性充”曾面临功率小(60kw),充电时间长(3-4小时),充电速度慢等问题,但第4代技术已经完美解决这些困难。如今其功率最高可达480kw,仅需40分钟即可充满一台公交车。这一惊艳成绩,正是湖南京能基于客户体验和反馈,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在科技创新中收获的。

在科技创新中,湖南京能收获满满。目前,湖南京能“京能新能源”品牌充电桩系列产品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产品认证,公司已获得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电力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近年来,越来越多交通运输、电动汽车企业与之合作,释放出众多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绿色能源小区、城市公交、各类停车场地新能源电动汽车设备整套解决方案订单,赢得发展新契机。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快速增多,市场对充电设备的需求更大,市场对充电桩生产企业的产能也提出更高要求。事实上,近年来湖南京能也存在着产能严重不足的情况,在产量上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产能就是效益、生产效率就是效益,绝不能让产能不足导致效益流失。

今年6月起,湖南京能下定决心改造升级生产设备。经过数月的研发、安装、调试,湖南京能第一条充电桩全自动流水生产线在其东莞工厂运行。9月中旬开始,隆回工厂的两条生产线也将全部改成全自动化流水线。引入流水线后,所有工序都将加快,预计湖南京能充电桩产能将从每月200-300台上升到每月500-600台。

创新驱动,赢得发展。李昌顺介绍,目前湖南京能正全力冲刺在科创版上市,极有可能在明年9月实现这一目标。“未来,湖南京能将致力打造行业‘头部’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始终坚持创新驱动,这是我们绝不能丢弃的法宝。”李昌顺说。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邵阳日报记者 刘波

编辑:胡权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