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望云峰丨刘期贵:踏访梅树寺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期贵 编辑:周 颖 2024-07-15 17:08:15
 
—分享—

在这个桅子花渐次开放的季节,我们几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文友,在隆回七江富家村岔路口有预谋地相遇了。我们今天要访的是梅树寺。

山路蛇行,渐入草木深处。僻野处时有梯田出现,提醒我们附近有人居住。田中种的是少见的旱稻,郁郁葱葱。车至牛仔田,硬化路突然消失。巧的是,我们居然遇到了寺院负责人赵达云先生。他亦是我的老朋友,很乐意为我们带路。我们拐入一条羊肠小道,攀爬之间,云翻雾涌,颇似仙境,我们宛如蓬莱中人。

既为梅树寺来,自然一路的话题都绕不开梅树寺——关于它的前世今生,和它有关的人,以及它的现状。既说到人,就绕不开一个大和尚——“雪梅禅师”。据说他自四川峨眉山来,一路拖钵化缘,其间不知游历多少名山大川。偶然见这里梅树漫山遍野,堪可为结庐修行之所,于是他住了下来。他的住处就是梅树寺的前身。

北宋初年,当地善男信女扩建庵院,取名梅树寺。梅树寺最兴盛的时候,坐拥良田千顷、僧房二百余间、和尚百零八个……赵先生说,那时候,朝拜者络绎不绝,供奉的粮米都要用大斛桶盛装,所以有了“斛桶坳”;上供的斋粑多得无法摆放,只好摊在晒簟里,放到寺右的一块大坪去晒,所以有了“晒粑坪”。

到了清咸丰九年(1859),太平天国石达开拥兵30万,意欲攻克宝庆府,取道湖北入川。围城二月余,相持不下,最后被清兵大败。一些散兵游勇逃至梅树寺,一把大火将梅树寺化为灰烬。20世纪80年代初,当地人阳锡朋、阳冬财、刘述龙、赵达云等筹集钱粮,易址重修了梅树寺。现此寺已被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似乎走了很久,梅树寺忽然矗立眼前,大门上的对联叙述了它的毁灭与重生。入得大厅,香烟袅袅,锣鼓铿锵,颇有几分热闹。我见到了“雪梅禅师”的雕塑,红光满面,神采奕奕。两边的罗汉们或怒目圆睁、凶神恶煞,或笑容可掬、慈眉善目。

清康熙《宝庆府志》载:“古台山,钟灵毓秀……北瞻望云山,宛若图画。金子、黄花、元姑峙右,天堂、白马、西山屏左。俯视溪流如带,中有梅树寺,供雪梅仙师,为宋元遗址……”这里所述的古台山,亦叫天台山,即梅树寺所在之山。

正环顾左右,心旷神怡间,赵达云先生却说老庵院另有遗址,愿意带我们去一看真迹。我们自然求之不得。赵先生这样一个年近八旬的人,上坡下坡身形矫健,我们几个却早已经是气喘如牛了。还有两位文友摔得四脚朝天,逗得我们捧腹大笑。

新庵院红墙绿瓦,飞檐斗拱,但我还是打心眼里更喜欢老庵院,尽管它只剩断瓦残砖,尽管这里杂树、乱草、荆棘丛生。老庵院是顺着山势而建的,横直数百丈,可见当年之鼎盛。

在每一块石头下面,在每一道缝隙里,谁知道有多少当年的事呢?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期贵

编辑:周 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