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魏源研究丨易立军:杜甫笔下“乌鬼”的身份

来源:《魏源研究》杂志 编辑:卢春玲 2024-01-03 10:41:22
 
—分享—

杜甫漂泊西南时期,写有《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其一: “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旧识能为态,新知已暗疏。治生且耕凿,只有不关渠。”诗中的“乌鬼”究竟指什么,众说纷纭,迄无定论。如此一来,到底是居民饲养“乌鬼”,因而顿顿有黄鱼吃,还是“乌鬼”被供养,“乌鬼”餐餐有黄鱼吃,也就剪不断理还乱了。

唐代除了杜甫诗中出现“乌鬼”一词,元稹的诗歌中也出现过“乌鬼”,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病赛乌称鬼,巫占瓦代龟。”自注云:“南人染病,竞赛乌鬼,楚巫列肆,悉卖瓦卜。”赛,行祭礼以酬神。从诗注可以看出,唐俗真有一鬼,名曰“乌鬼”。又元稹《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云: “雕题虽少有,鸡卜尚多巫。乡味犹珍蛤,家神爱事乌。”当时南方盛行拜乌的风俗,事乌人将乌作为家神供奉。

宋范成大《吴船录》: “三十五里,至(巫山)神女庙……庙有驯鸦,客舟将来,则迓于数里之外,或直至县下。船过亦送数里。人以饼饵掷空,鸦仰喙承取,不失一。土人谓之神鸦,亦谓之迎船鸦。”

清初宋荦《筠廊偶笔》: “楚江富池镇,有吴王庙,祀甘将军宁也。宋时以神风助漕运,封为王。灵显异常,舟过庙前必报祀。有鸦数百,飞集庙傍林木,往来迎舟数里,舞噪帆樯上下,舟人恒投肉空中倭之,百不一坠。其送舟亦然,云是‘吴王神鸦’。洞庭君山亦有之,传为柳毅使者。阮亭云: ‘巫峡神女庙亦有神鸦送客,予曾见之,得食辄入峡半石洞中,不柄林木。’”

清代方以智《通雅》卷四十五:“智按:巴东路有乌就,人舟行必掷肉饷之,不则不吉,其乌鬼乎?”

《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是诗人作于夔州的作品,唐朝是否有神鸦送舟、接受鋪馈的信息?宋代陆游的《入蜀记》提供了线索。《入蜀记》卷六: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自唐夔州刺史李贻诗,已云‘群乌幸胙余’矣。近乾道元年忽不至,今绝无一乌,不知其故。”陆游对前朝风俗的记载,特别是唐时夔州刺史的残句,简直就是“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的注脚。

“养”有“供奉”之意,《左传·成公十三年》: “敬在养神,笃在守业。”杨伯峻注:“养神,供奉鬼神。”所以杜诗中的“乌鬼”很可能就是一种作为家神供起来的神鸦。“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就是说家家供奉神鸦,神鸦经常有美味黄鱼吃。

来源:《魏源研究》杂志

编辑:卢春玲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