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咖看魏源 | 魏源是“民族之先觉,命世之大贤”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夏剑钦 编辑:阳焰鑫 2024-04-24 10:27:06
 
—分享—

我们民族的觉醒,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个艰难的探索的过程,但是民族觉醒的第一人是魏源。

“民族之先觉”,魏源出生于乾隆五十九年,他 20 岁的时候第一次到北京去求学,经过河南,看到灾荒遍地,讨米要饭的人很多。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到北京去,从隆回走到河南,他当时心里就很震动。

为什么讲魏源是觉醒的第一人呢?他当时去北京路上,就写了一副对联,“读古人书,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谋救时方”,他就有着这个志向。他到了北京以后,拜访了很多的湖南的前辈,陶澍、贺长龄、唐鉴,后来还交了个朋友,就是龚自珍。

魏源的第一次觉醒是什么时间?应该是从道光五年开始,他到贺长龄那里做布政使的幕宾,代贺长龄编《皇朝经世文编》。他编了这套书以后,开始由治经转向经世致用,这是他的思想第一次飞跃。这套书刊行以后,对湖南和全国,影响都很大,好多知识分子开始觉醒,我们不能在书斋里搞考据的纯学问了,开始要关心国家命运,国家在衰败,民族危亡了。

他第二次觉醒,是后来在江苏做了陶澍的幕僚,改革盐政,改革漕粮海运,又掀起了一股改革弊政的新风,是完全的医国良方。

他第三次觉醒,就是鸦片战争爆发后,魏源到定海前线去参加审讯英国战俘,写成《英吉利小传》,“聚米画沙”,在海防前线指挥战斗。他已知道为什么鸦片战争我们会失败,他积感愤发,写了两本书,一本是《圣武记》,写《圣武记》干什么,就是因为道光皇帝在战与和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实际上他就是要喊醒道光皇帝,要向老祖宗康熙他们学习,把清代那些英明皇帝的战略要方学习好,即要“法祖”。接着又写了《海国图志》,林则徐在镇江同他见面,送给他几万字的《四洲志》。他和魏源说:“你要编出一部书来,让国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魏源拿着几万字资料以后,拼命地收集资料,外国来的,香港来的,澳门来的报刊,都收拢来,编成一部《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1842 年编成的时候是 50 卷,后来再过几年搞成 60 卷,到咸丰二年是 100 卷。这本书里,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那个时候提出来要向外国人学习,叫“师夷”,他看到了自己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然后目的就是制夷。他这两本书的“法祖”和 “师夷”,实际上是他为战胜外国所想的两大法宝。

(作者:夏剑钦 原湖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岳麓书社社长 )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夏剑钦

编辑:阳焰鑫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