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萧伟群
江水东流去,重阳第几回?
苍松临涧立,黄菊傲霜开。
鸟落庭前树,诗吟酒后杯。
青山还未老,万籁莫相催!
以重阳为主题的诗作太多了,要写出新意很难。而诗贵在创新,立意要新,遣词造句要新,此诗正是。
江水东流去,临流发浩叹,时不我待。正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叹人生苦短,壮志难酬。诗人另辟蹊径,反问重阳第几回?不知不觉青春不再,岁月不饶人啊。但诗人并未因此颓废,依然意气风发。且看诗人所居的环境是,苍松挺立在涧水边,岿然不动。自己端坐在南窗前,看黄菊不畏严寒,凌霜傲放。读者似乎看到了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身影,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在景中寄托诗人的傲世情怀。忽然,一只山鸟从远处飞来落到庭院里,栖在树枝上,或许是看到诗人孤独的影子,来和诗人作伴,替诗人排解寂寞吧。诗人此时心里或许泛起丝丝凉意,正以酒驱寒呢。酒后诗人不禁生发对酒当歌的雅兴,是欣赏古人的诗句还是吟唱自己的得意之作呢,不得而知。诗离不开酒,离不开花,离不开人。李白斗酒诗百篇;美人如花隔云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一而足,总之是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尽管诗人已年逾古稀,但老当益壮,依然有能力踏遍青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毫无迟暮之感。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岁月啊请停住脚步,鹈鴂啊请不要先鸣,诗人还有许多心愿没有完成,表现出诗人珍惜时光,珍惜生命的美好愿望。
全诗形象生动,含蓄隽永,情感真挚,富含人生哲理。诗人以景喻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练字精准,譬如立、落、傲字,堪称诗眼。对句工稳,苍对黄,前对后,颜色对颜色,方位对方位,体现出诗人的文学功底非常深厚。该诗主题思想明确,积极向上,读者可以从诗中体味出,珍惜时光,珍惜生命,有所作为的高尚情怀。
江南杂题
[唐]张祜积
潦池新涨,颓垣址旧高。
怒蛙横饱腹,斗雀堕轻毛。
碧瘦三棱草,红鲜百叶桃。
幽栖日无事,痛饮读离骚。
作者简介:张祜,字承吉,生卒年不详,约公元785年一849年?唐代邢台清河人,家世显赫。早年曾寓姑苏,满腹诗才,却屡次科举不第。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张祜一生行侠仗义,往来于江、淮、吴、越之间,性格狂狷,志存高远,有用世之志,结交甚广,有时寄情声色,终身不仕,世称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晚年寓居淮南丹阳,穷老而终。张祜在中晚唐虽称不上大家,但其诗作极为轻灵,颇富神韵,是唐朝的知名才子。其创作的《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短短二十字,含蓄委婉,写出了宫女的悲戚生活,遂名满天下。《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张祜的这首五言律诗,作于江南闲居期间。首联用白描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地域特色,江南三月莺飞草长,是多雨的季节,雨下得多了久了,地面上很容易形成积水,积水汇入池塘,池塘水面随之上涨。诗人目之所见的是颓垣址旧高,此乃倒装句法,意为颓垣高旧址,即一段残垣颓壁高高地耸立在旧址之上,由此可知诗人所居的环境并非十分美好,甚至有点凄凉。读者不免为诗人的生活感到担忧,或许诗人的家道已经中落,再也过不上以前的锦衣玉食生活,才不得不流落于山野田园之间。颔联一个“怒”字,一个“横”,形态毕现,将一只神勇的青蛙写活了,此时已雨过天晴,青蛙鼓着气,腹部涨得鼓鼓的,出现在诗人面前,诗人不禁为之产生深深的敬意。怒蛙,诗人是在用典。见《韩非子·内储说上》:“越王勾践见怒蛙而式之,御者曰‘何为式’,士人闻之曰‘蛙有气,王犹为式,况士人有勇者乎’。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昔者勾践式怒蛙,士卒争蹈火。不远处,又有两只小鸟在树上不停的争斗,在争斗过程中,小鸟的一些汗毛从身上掉落下来,但谁也不肯服输,打斗久久不能停息。诗人的洞察力是何等的敏锐。颈联一个“碧”字,一个“红”字,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在诗人的笔下,给读者呈现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三棱草正在茂盛的生长,草色碧绿,因生长的太高,看起来有点消瘦(这是拟人手法);而百叶桃树上的花,已经开得很热烈了,看起来红鲜鲜的,这种强烈视觉感很具冲击力。颈联也是倒装句,即三棱草碧瘦,百叶桃红鲜,如照此一写,则索然寡味矣,而诗人手段非常高超,将语序一作颠倒,则境界全出,此乃借用近现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尾联夹叙夹议,诗人归隐在田园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终日无所事事,喜耶?忧耶?正如宋代诗人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所说的一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读者如何了解诗人的心迹,知道诗人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呢?让我们继续从诗人的诗句中去追寻吧。且放下心中的介蒂,打开屈原的诗卷,与古人对话。此时一束闪电划破长空,“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诗人痛饮读《离骚》,不是饮酒作乐,而是强颜欢笑,笑中含泪,有壮志难酬之怅惘。正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由此读者可以从诗人隐居田园,与大自然为伍,闲适自在的表象中,看出了诗人报国之志无法实现,失意之情埋于心中的愤懑之感,此乃此诗真谛。
综上所述,张祜的这首诗很有艺术特色,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诗人具有高超的语言驾驭艺术,精于炼字,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白描、倒装、用典、对比、拟人、对仗等)来表现主题,正如苏轼所言: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移于此处评张祜此诗,非常合适。诗人通过自己手下的生花妙笔,给读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色图,带来了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屈成林
编辑:周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