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云第一次看到木棉树时, 忍不住叫了起来:“这就是木棉树啊,比我想象中的木棉树高大多了。”
素云出生在一个远离大湾区的湘南山村,前些日子刚和丈夫长彪来到大湾区打工,在一家民营工厂当清洁工,负责厂内大道和大门外那一段不长不短的大路。大路两旁除了一些常见的绿化树,还有一棵木棉树,树上的木棉花像一片片云霞在燃烧。素云从小在课本上就知道木棉树的名字,知道有人把木棉树叫做“英雄树”,可就是没见过木棉树长的什么样儿,更不知道开放出的木棉花有多么美丽。她问哥哥:“我们这儿有木棉花吗? ”哥哥说:“怎么没有木棉花呢,我们这里什么花都有。”她就要哥哥指认给她看,那时她和哥哥正走在家乡的小河边。河边生长着灌木,灌木丛中开满了各色各样的花,哥哥指着其中一株刀把粗的开满花儿的小树说:“那就是木棉树,树上的花就叫木棉花。”素云幼小的心灵里,就深深地刻下了那花的模样,遇到比她更小的同伴时,便很自豪地告诉他们:“那就是木棉花。”
可是,当她看到真正的木棉花时,刻在心窝上的木棉花形象,彻底被颠覆了。哥哥说的木棉树木棉花,和现在看到的木棉树木棉花根本不是一回事。哥哥说的木棉树矮小瘦弱,花虽艳丽,但缺少大气。 哪像眼前这棵木棉树,高大粗壮,巍峨挺拔,树冠上开着的花儿,像一朵朵彩霞飞舞,花朵里有火焰喷出。这才是木棉树,这才是木棉花,哥哥把她骗了。也许,哥哥自己也不认识木棉树,不是真心骗她,哥哥和她一样不知道,他们那小小的山村里没有木棉树。她想,回到老家时,一定要告诉哥哥,她看到了真正的木棉树,她要带几朵真正的木棉花回家给哥哥看。
让素云觉得奇怪的是,木棉树上的花儿千朵万朵,却没有一片叶儿。她问别人,木棉树为什么只开花不长叶呢? 热心人告诉她说,木棉树是先开花,后长叶,花儿落完时,树上的叶片也就长得郁郁葱葱了。这让她想起了家乡的桃花。桃花也是这样,先开 花, 后长叶。开花时一树红霞,长叶时一树绿云。红霞传递着春的温暖,绿云涌动着春的力量。红棉绿桃,都在大自然里向人类奉献着温馨的爱。
一阵风吹来,大道上落了一层木棉花。花落到地上,依然热烈,没有半点忧伤。素云拾起一朵花看,没有层层叠叠的花瓣,花型简约得像个羽毛球,也不怎么芳香,却有一种华丽浪漫的气息迎面扑来。她不忍心把那些花朵扫去,想让它们永远留在那儿。可是她的工作,就是清扫大道上的垃圾和落叶残花,让大道永远保持清洁。她依依不舍地,把那些落花都清扫到垃圾车上。
几个老人来了,手里都拿着小塑料袋,见大道上的木棉花全被这个初来的清洁工扫走了,忍不住叹息一声:“我们来迟了。”
素云这才明白,这些老人是来拾木棉花的,从他们那失落的眼神里,素云突然生出一种愧疚。她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你们要拾这些花。”老人们倒很大度,说:“你没有什么对不起的,这是你的工作。”素云觉得这些老人既亲切,又可爱,就问他们拾木棉花做什么用。老人们热情地对她说:“用木棉花煮水煲粥喝,能清热解毒,驱寒去湿,每年木棉开花时,我们都要拾一些拿回家晒干,煮水煲粥喝。”
第二天,素云打扫卫生时,看到落在大路上的木棉花,就一朵一朵地拾起来,放在一条水泥凳子上, 以便那些老人来拾取。打扫干净那一段路,不见那些老人来,她就去厂区内的大道上打扫了。等她打扫完,再次回到那株木棉树下,放在凳子上的木棉花一朵也不少。她很奇怪,明明看见有几个老人向木棉树走过去了,怎么不拿走这些木棉花呢?是不是他们以为这些木棉花是素云留给自己的?素云又觉得自己好心办了坏事,心中的愧疚更加深了。
后来的几天里,素云打扫卫生时,扫到落在地上的木棉花时,扫帚很小心地绕了过去,让那些木棉花躺在地上,等待那些老人来拾。木棉花似乎懂得她的心思,在地上轻声细语,仿佛在赞美她的善良。又仿佛在说,我们就应该让别人拾去,煲粥,煮水,帮人们去湿,解毒,在我们的生命终结以后,依然为人类做点有益的事。可能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素云好像听懂了木棉花的细语,心里流淌着温馨和感动。她想,木棉花不仅仅是一朵朵花,它更是一颗颗心,用心中的热情温暖着人,用心中的挚爱奉献着人。她也要像木棉花一样, 给人以热情,给人以温暖,让这个世界更多几分温馨。
正这样想着,厂里的后勤领导从工厂大门里走了出来,看见大路上的木棉花没有扫去,眉头皱了起来,批评素云说:“你怎能这么不负责?”素云脸颊潮红,想解释说她是特意留给那些拾木棉花的老人的,她不能让老人们每次都失望而归。话到嘴边,又吞下去了。心想真要这样解释,领导会以为她是强词夺理,于是就诚恳地认错:“我错了,以后一定改正。”
领导望着她潮红的脸颊,没有再批评她,眉头也不皱了。他已经暗中观察了素云几天,知道她留下这些木棉花不打扫,是为了方便那些老人来拾。但他不能因为知道了素云的本意,就默许素云这样做。他说:“我知道你没扫走这些木棉花,是有意留给那些拾木棉花的老人的。既然这样,你今后打扫卫生,先打扫完厂内大道,再打扫厂门外的大路。 从厂内打扫到厂外,要两三个小时吧,有了这两三个小时的空档,那些老人就可以拾到木棉花了。”
素云打量着这位年轻的领导,既惊讶,又感动,没想到领导的心这么善良。她从老家来大湾区打工时,父母反复告诫她,现在的人唯利是图,只讲钱,不讲道德,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你在外面要处处提防别人,保护好自己。 而年轻领导的这些话,却让她怀疑起父母的告诫是不是对。不是所有的人都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好人还是多数,而且是大多数,譬如这个年轻的领导,就心地善良,可爱得像这些木棉花。
老人们拾了木棉花后,并不马上离开,而是坐在路边的凳子上,互相交流着用木棉花熬汤煲粥的各种经验和体会。有时素云正好在那里打扫卫生, 一边干活一边听着他们的闲聊,听得多了,也就记住了一些木棉花熬汤煲粥的常识。譬如,用木棉花、眉豆、大米熬成稀粥,利尿,祛湿,效果特别好。木棉花配上杭白菊、扁豆花、鸡蛋花等,对治疗及预防炎热夏季因湿热邪气侵袭人体导致的头晕头痛,鼻塞流涕肢体困虚,咽痛嘶哑,食欲不振的感冒症状,立马就见效。
一天,素云无意中听到两位老人在讨论花语。两位老人外表儒雅, 一看就知道是有学问的人。甲老人说,赏花要懂花语,花语是构成花卉文化的核心。乙老人问甲老人,你觉得木棉花的花语是什么?甲老人沉思了一会,说,木棉花像燃烧的火焰,拥有一颗热爱祖国热爱民族之心,努力向上,勇往直前,象征着英雄,所以人们叫他英雄花。乙老人说,木棉花花型简约朴实,颜色却热烈奔放,落地以后,还能以很高的药用价值报效人类。所以,我认为,它的花语是,好好对待身边 的人,好好对待身边的事 。
素云是第一次知道花语这个词语,她把两位老人关于木棉花花语的话在自己脑子里沉淀了一番后,就形成了自己的表述: 做人要像木棉花一样,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努力向上,勇往直前,认真做事,热心待人。当然,这只是她脑子里形成的想法,从来没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少说多做,这是素云从小就养成的习惯。
那些老人和素云接触多了,都喜欢上了她,说她是一个值得交往的好人。他们对素云说,你也拾些木棉花回家煲粥吃煮水喝, 这边湿气重,经常吃木棉花煲的粥熬的水,对身体有好处。 他们告诉素云,晒木棉花时,要把木棉花切开来晒,这样才晒得透,不会发霉。煲粥时加进一些其它东西,如薏米,百合,红枣,效果更佳。
素云就照着老人们说的,拾了一些木棉花拿到租住的家里,切开,晒干,煲粥熬水喝。木棉花粥特别香,比老家的粥好吃多了。 木棉花熬的水带点甜味,喝下去后,舌尖上久久地有余味缭绕。吃了几天,素云和丈夫长彪都感觉到一身轻松,上一整天的班,也没有那么累了。
素云和长彪租住的地方房租便宜,好多外来人员都在这里租了房子。他们隔壁也住了一对外来夫妻,年龄比他们俩大。素云听别人叫那男的邓师傅, 叫那女的邓大嫂。 邓师傅是一家建筑工地上的砖瓦工, 邓大嫂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 。 两口子早上一同去工地, 天黑了又一同从工地回到租住的房子里,一个洗菜切菜, 一个淘米做饭,夫妻双双甜蜜和谐。 邓师傅喜欢喝酒 ,一喝了酒就高声大嗓地说话, 隔壁邻居都听得见。 他一说起大湾区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巨大变化,语气就特别自豪: “看到大湾区的变化这么快,我不知有多么自豪。 ”
邓大嫂说:“你自豪什么啊,你又不是大湾区人。”
邓师傅说 :“你没听别人说过,来了就是大湾区人,就是大湾区的建设者,看到那一座座高楼里有我砌的一砖一石,我特别有一种成就感。你就没有一点成就感?”
邓大嫂说:“我一个做小工的,不是搬砖,就是搬灰浆,有什么成就感?”
邓师傅说:“搬砖搬灰浆,也是建设者,也是为大湾区的繁荣做贡献,你怎么能那么小看自己? 再给我拿瓶酒来。”
邓大嫂说:“别喝了,越喝越自豪了,自豪得像个大人物了。”
素云和长彪都听见邓师傅两口子的话了,都忍不住笑起来。素云说:“他们两口子真有意思。”长彪说:“人要活得有意思才有意思。”
素云又笑了起来,说:“你这是绕口令?”长彪说:“我绕口令了吗?人就是要活得有意思才有意思,活得没意思就没意思。”
邓师傅那边没有什么声响了,大概是喝够了,准备休息了吧。素云却还沉浸在邓师傅说的那些话里,偏着脑壳问长彪:“你说, 我们是不是大湾区的建设者?”
长彪说:“当然是啊,我们都是大湾区的建设者。”
素云说:“我一个清洁工也是大湾区的建设者?”
长彪说:“没有清洁工,哪有大湾区的优美环境?大湾区的发展离不开清洁工,你应该为自己是清洁工自豪自豪再自豪。还有酒吗?”
素云瞪长彪一眼,说:“你也沾上邓师傅的气了?一自豪起来就要喝酒。”嘴里这样说着,又从柜子里拿出一瓶酒。长彪是装卸工,活儿重,干了一天,多喝两杯解乏,夜里睡得香。素云心疼丈夫。
那一夜素云兴奋得几乎失眠,耳边老是响着长彪说的那些话:“没有清洁工,哪有大湾区的优美环境?大湾区的发展离不开清洁工,你应该为自己是清洁工自豪自豪再自豪。”是的,清洁工也是工人,也是大湾区的建设者,她应该为自己是大湾区的建设者而自豪,要像她喜爱的木棉花一样,对大湾区有火热的热情,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大湾区。
好不容易才睡了下去,很快又被半夜而来的风雨声惊醒了, 看着闪电从窗玻璃上划过,看着雨点把窗玻璃打得啪啪地响,她不觉担心起了她负责打扫的那些区域。厂区里的大道平时看上去十分平坦,一下雨,就显露出高低不平的本来面目,低处积满了雨水,不及时清扫干净,会影响行人走路。她必须在人们上班以前,赶到厂里,把大道上低洼之处的雨水打扫干净。不能让那些清晨上班的工人滑倒。
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还没睡醒的长彪咕哝着:“你起这么早干什么?天刚现亮呢。”她说:“昨夜下了大雨,我得早点去上班。”长彪说:“下了雨道路是湿的,不好打扫,用不着去这么早。”素云说:“正因为路是湿的,更应该早点打扫干净,要不, 工人们上班时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摔断骨头可不得了。”
素云早早地赶到了厂里。一夜风狂雨骤,道上积满了雨水,落满了枯枝残叶,那些木棉花,也比往日落得多,被雨水打湿,一朵朵水汪汪的。她知道这样的天气里,那些老人们是不会来拾这些被雨水浸湿了的花朵的,便一朵一朵地拾起来,抖干净花瓣上的水珠,摆在凳子上。她想,把这些花儿晒干,送给邓师傅和其他邻居,到时有个头疼脑热,也可以起点作用。
一连几天,素云下班回家,一直没听到邓师傅粗大的嗓门从隔壁传过来。他为什么不抒发他的自豪感了?是不是遇到了不顺心的事?素云对长彪说:“你过去看看,这几天邓师傅怎么老是没声没息的?连邓嫂的声音都没有了。”听惯了他们两口子打趣闹笑,现在突然听不到了,还真有点不习惯。
长彪走到门口,又站住了,看着素云说:“我们两人一起过去,我嘴笨,不会说话。”素云说:“又不是去和老虫打交道,这么胆小。”说是这么说,还是跟长彪一起走过去,敲响了邓师傅家的门。进屋一看, 只见邓师傅面容憔悴,一副苦相,有气无力地蜷曲在沙发上。素云问邓大嫂:“邓师傅身体不舒服?”邓大嫂说:“他这几天老感觉头痛,流鼻涕水,不想吃东西。”
素云说:“去看医生了吗?”
邓大嫂说:“他们承建的大厦离竣工日期越来越近,忙得要命,哪有时间去看医生。请一天假就要扣几百块钱,他也舍不得, 只好硬扛着。”
素云说:“有病就要去看,拖久了就成了大病,到时候麻烦就大了。”她看一眼站在一边的长彪,说,“把我刚才煮的那锅汤拿过来,给邓师傅喝。”长彪应了声好,很快从自家租房里拿来了木棉花汤,让邓师傅赶紧趁热喝。邓师傅喝了一口,忍不住问: “什么汤?这么好喝?”素云说:“用木棉花熬的汤,能治很多种病,试试对你有没有用。”
“木棉花?”邓师傅有点惊讶,他虽然见多识广,但不知道木棉花熬汤能治病。“我来大湾区好多年了,也见过木棉树花,就是不知道它还能治病。”
邓大嫂说:“我也不知道,我们工地都是外地人,不懂这个,你这个外地人怎么知道的?”
素云说:“我是听那些拾木棉花的老人们讲的,我们厂区大道上有一棵高大的木棉树,那些老人经常去树下拾木棉花,一来二去,我和他们熟了,他们就热心地给我介绍了这个方子。”
邓师傅一气喝了两碗,顿觉得经络畅通,脾胃大开,鼻子也不塞了,连声说:“这木棉花汤一喝下去,全身就舒服了。”
素云很高兴,说:“既然喝了有效,我家还有晒干的木棉花,给你们拿点过来,煲粥煮水都可以。”
那天邓师傅两口子下班没进屋,先来敲素云两口子的门,素云和长彪也正好下班,在做晚饭。邓师傅说:“不要做饭了,去我家里吃。”说着,邓大嫂拉着素云,邓师傅拉着长彪,就往他家租住的房里走。素云说不过年不过节的,去你家吃什么饭?邓大嫂说: “我家这位一直说要感谢你俩呢,今天我父母托人捎来了一只土鸡,老邓说请你们过来一起吃,好好感谢你们。” 素云说:“我们有什么值得感谢的啊,又没帮过你们什么。”邓大嫂说:“你们给了我们那么好的木棉花,让老邓的感冒彻底好了,还说没帮我们?”素云说:“木棉花是拾来的,我们又没花钱。”
“没花钱,可情义重,我把你们送的木棉花给工地上有感冒的朋友拿了一些 ,他们煮水喝了,都说很有效。”邓师傅说得很有感情, 眼眶都红了。 素云说: “既然大家都喜欢 ,明年木棉开花时, 我多拾一些,给你们多送点。”
邓师傅很慷慨, 拿 出一瓶平时一直舍不得喝的好酒,和长彪对饮。 好酒好菜, 更有好心情,邓师傅的嗓门又大了起来。 邓师傅说:“你邓大嫂经常说你们两口子是好人,就像木棉花一样,外表简单朴实,内心里却包着一团火,能结识你们这样的朋友,是我们两口子的荣幸。”
素云连连摆手,长彪也连连摆手,两都说:“你们两口子也太高看我们了,说心里话,身在异乡,能结识你们这样的好朋友, 我们也很荣幸。” 说着举起酒杯,要敬邓师傅一杯。邓师傅也举起酒杯互敬,一 口干尽后,放下酒杯说:“老弟,我要纠正你一个错误,我们不是身在异乡, 我们是在自己的家乡。 ” 长彪说:“这明摆着就是异地他乡嘛,怎么就变成了自己的家乡?”嘴里这么说,心里却想,邓师傅的酒量一点不大,才喝了这么一点酒,就说酒话了。
邓师傅仿佛猜到了长彪在想什么,更加认真地说:“老弟你不要以为我在说酒话,就是一个人喝完这瓶酒,我也不会醉。不信, 我俩今天比比酒量。”长彪急忙摇头,说不敢不敢,我哪敢跟邓师傅你 比酒量,我就想听听邓师傅唠唠大湾区的事,我们来的时间不长,好多事都不懂,还得请你和大嫂教教我们。邓大嫂说:“他会教什么啊,他就会为他参与修建起来的高楼大厦自豪。”
邓师傅又举起酒杯,把一杯酒一口喝下去,看着邓大嫂说:“你不自豪吗?我俩来这里二十多年了,参与修建的高楼,少说也有二三十座了吧。看着这些高楼大厦耸立在大湾区的大地上,为大湾区的繁华增添着自己的光彩, 我就把大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梦里都笑醒了好几回,为我是大湾区的建设者而自豪。”
那一夜邓师傅和长彪都喝醉了,两个女人没有责怪他俩。邓大嫂没有责怪邓师傅,素云也没有责怪长彪。她们知道,一觉醒来,他们又全身是力,又会紧张地投入建设大湾区的战斗。他们在建设自己的家乡呢,把家乡建设得这么美好,醉个一回两回,又有什么关系?
以后的日子里,素云耳边时时会响起邓师傅赞美她们两口子的那句话:“你邓大嫂经常说你们两口子是好人,就像木棉花一样… …” 响起这句话,素云就觉得她和长彪配不上这种赞美。 她们两口子刚来大湾区不久,没为大湾区做出半点贡献,要说真正像木棉花的,是邓师傅邓大嫂这种人,他们为了大湾区的发展,在这里拼搏了几十年 。他们像木棉花一样平凡朴实,又像木棉花一样热烈奔放,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这个城市。 他们才真正具备了木棉花一样的品格。
素云在厂区里打扫卫生时,每次打扫到那棵木棉树下,总要仰起头,久久地凝视着苍郁的树冠。木棉树巍峨挺拔,郁郁葱葱, 花期虽然早已过去了,但素云依然觉得,那高大的树冠上,燃烧着一团团灿烂的云霞,轰轰烈烈动人心魄。
夏天过去,秋天来临。秋天过去,冬季又来。在季节的转换中,素云越来越热爱大湾区,也越来越喜欢人见人爱的木棉花。她真的把大湾区当成她的家了,她越来越渴望自己能成为一朵真正的木棉花,为大湾区增添光彩,为这里的人们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那一天老家来了电话,要素云和长彪赶紧回去, 老家有事等他们处理。在老家呆的那段时间里, 素云和长彪一次又一次地说起木棉花。 他们说木棉花不但看着让人赏心悦 目, 心旷神怡, 即使落到地上, 生命快终结了, 还能为人类做出贡献。 素云常常深情地对长彪说:“我真想像一朵木棉花,永远绽放出自己璀璨的光彩。”
长彪呵呵大笑,说 :“在大湾区打了一阵子工,你都快变成诗人了。”
素云说:“大湾区的人本来就都是诗人,他们天天都在抒写壮丽的史诗。”
长彪打趣地说:“你现在写一首让我欣赏欣赏。”
素云脱 口而出:“我是大湾区的建设者,我要做一朵木棉花。”
长彪跟着吟诵:“即使生命终结了,也要报效国家。 ”
把老家的事情处理好,再一次返回大湾区,来到他们租住的地方时, 隔壁邓师傅两口子不见了, 房子换了新主人。 素云向房东打听,邓师傅他们去哪里了? 房东说他们那个建筑公司完成了大楼的交付, 又去别的城市承包工程了,这回好像不在大湾区,是我国西部地区。 素云连忙拨打邓大嫂的手机, 没打通 。
那些天素云心里空空荡荡,好像丢失了什么珍贵的东西,在厂区里打扫卫生时, 总会想起邓师傅把大湾区当成自己家乡的话语。 他们现在又把新的地方当成 了自己的家乡了吧? 也不知他那个新的家乡, 有没有开得这么热烈的木棉花 。 不过, 她又想, 那里没有木棉花也没关系,邓师傅他们会把木棉花的品格带到那里去的。 他们一定会以更大的热情 , 投入新家乡的建设!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龙会吟
编辑:周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