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玉露生凉,搭游轮过三峡,站甲板上遥襟甫畅,逸兴遄飞。那地方不正是白帝城的位置吗?不禁勾起了1985年游览的遐思。
我从小受老街“三国戏”耳濡目染,对明取西川,暗夺荆州的故事情有独钟。又知道李白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舟车劳顿偕江陵县将台区一位同学去了白帝城,多么想去体验一下。
从同学口中了解到一些史实:西汉末年 , 公孙述占据楚地,发现一口古井,白雾升腾状,认为是“白龙献瑞”出新天子的吉兆,公元25年,他着白袍骑素马,绕城三圈,白帝城得名。后来东汉刘秀伐蜀,结束了刘孙述12年称帝,人们没有忘记他,建了白帝庙。唐代以前,增设祭祀刘备的先主庙,祭祀孔明的诸葛庙。明,官方为使百姓“晓然知邪正之便,君臣之分”撤下公孙述,先改为祭祀三功(土地神、江神、马援),后来改祭祀备丶亮称“义正祠”。从此,白帝城内无白帝。
紧挨白帝城的瞿塘峡又叫夔门,西扼巴蜀,东控荆楚,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享有“夔门天下的雄“的盛誉,这里厚重的历史沉淀诚如长江水下的沙砾,白帝城也在其中。从秦汉立关,到元代废弃,白帝城使用超过1500年,它见证了诸多历史事件:隋末冉氏据䕫,南宋抵御蒙元……
现在筑坝,原来登千级石阶,想必没于水下很多,拾级而上,郁葱树林下隐隐露出白帝城一角。四周云雾缭绕,原来的斗拱梁枋,飞檐流阁,雕龙画凤,精美绝伦的明建筑风格还能见到吗?
清楚记得,竖立的门楣上三字“白帝城”是蜀人郭沫若手迹,遒劲有力,两旁镌联:“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遇百牢关”是把杜甫的诗改了三个字,夔州险过百牢关。围墙上也有一副对联:“天立孤根堆滟滪;地开三峡锁瞿塘。”堪称绝对。
径入正门,便来到第一个殿“托孤堂”,见到病榻上的刘备,谨肃的诸葛,无能的阿斗塑像。还原历史:公元223年,蜀失守荆州,关羽走麦城被斩临沮,继火烧连营,刘备夷陵兵败,退守夔门之外,永安宫托孤。对跃马(公孙述),卧龙(诸葛亮)有人撰联,一贬一褒,辛辣痛快,入木三分:
万国衣冠拜冕旒,僭号称尊,岂容公孙跃马;
三分割据纡筹策,讬孤寄命,赖有诸葛卧龙。落款民国十有五年,丙寅岁春三月,眉山黄远藻撰并书。联墨俱佳,珠联璧合。岂是今人会联不会书,谙书不谙联的可企及?
步入东西碑林之间的正殿,见到自右往左念来的“良民代汉”,朱笔提书在神龛上。这殿是明嘉靖三十六年关、张神像,取“明君良臣”之意。横楣上还有“封神葆羽”绿字。刘备双目炯炯有神,齐肩大耳,危襟正坐,踌躇满志,与托孤堂那副忧伤憔悴模样形成巨大的反差。于是,我想到,人生很窄,人生亦很宽;得失只在方寸间,成败犹在千里外。达官显宦,凡夫俗子,概莫能外。
左右两旁的碑林我是非去不可的,陈列的70多块石碑完整无缺,年湮代远。这些无生命又有生命的石头厮守在这里,隋代留下来的有1300多年久了。必须要去的是上面的观星亭,两层六角建筑。传说诸葛亮夜观星象,羽扇纶巾运筹帷幄。亭柱上一副对联,来自杜子美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的肃杀,让该下的还得下,时代潮流不可遏阻!
白帝城又称为诗城,李白、杜甫、刘禹锡等叱咤诗坛留下脍炙人口百多首诗。这里是诗魂荟萃之隅。我是屏息敛气走进来的,放轻了脚步,逼近去端详,退后来打量;或正面瞻仰,或侧身旁顾。很多是耳熟能详的诗句,喃喃以沉吟,津津而品味,默默以虔祷,怔怔而出神。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以领悟诗人是多么地惬意!当年李白因李璘幕府事受牵连,被流放夜郎,行到白帝城才得到赦免,可以想像公元798年春,诗人返回江陵途中如何归心似箭,挫折都成为过去,心潮澎湃,于是千古绝唱,让豪迈跃然纸上!
让我流连忘返的还有巴蜀的高山榕,树冠像擎着三国蜀军的大纛,树干上长出了很多气孔根,有粗有细的根垂下来像一架竖琴的弦。扎入土中,又长成茎,咬定皇天后土不放。见仁见义,老人说那是古树捋着须髯;姑娘说,那是维吾尔族姑娘梳着发辫。白帝城真引起游人无尽的遐思,如浩荡长江,且藉余秋雨的声音,作为敝文的结尾吧——“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他高高的矗立在群山之上,他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朱贤舜
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