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望云峰丨萧鹤洲:若尘小院品新茶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萧鹤洲 编辑:杨晓 2025-02-11 08:45:56
 
—分享—

俗话说:三月五,冻死老牛牯。这天气,一会像盛夏,一会又“春未老,风细柳斜斜”。不听老人言,呷亏在眼前。今天穿着夏裤上东山,我真的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似的高估自己了。

幸好,第一站是若尘小院。“院长”若尘一上一下极其夸张地扫视我,尔后翻箱倒柜地找出了一条适合我腰围的加绒裤和一件标着一串“+”的长袖圆领衫。衣衫暖了我的身子,但我极其不爽他的眼神。被“团宠”还心宽,能不体胖吗?我真的想把他的眼神给打回去。但我又真的馋他的茶了,只好弱弱地说“谁怕?披着被子品新茶!”

若尘小院的紫荆、紫玉兰、西洋杜鹃、月季、铁线菊恣意地盛开着,你方开罢我登场,各有各的娇艳欲滴和姿态万千。花儿含着“泪珠”,仿佛一袭红妆的新娘,奔赴爱巢的喜悦与惶恐、难离枝头娘家的愁情别绪都在那晶莹的“泪珠”里。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或许是天气太冷,或者是香褪色衰,当天不见蜂蝶的影子。我们就像是从喧嚣的红尘到了桃花源,不敢高声言语,谁也不想破坏这份难得的宁静。

茶室里新添了旋转书柜、电脑和音响。我习惯性地躺在了那张摇椅上,跟着柔和的音乐摇了起来。“今天就简单地从科目一到科目四品一圈!”今年的好几款东山新茶依次摆在茶桌上,若尘的腔调出卖了他的得意。

“科目一”是绿茶。80摄氏度的水冲泡半杯绿茶,茶漂着。当常温下的大东山山泉水加注到杯子的三分之二处,茶针就开始垂露了起来。虽然叶片很小,但是一芽一叶清晰可见,茶色黄绿清澈,清香扑鼻而来,品之苦后回甘。如果绿茶不带苦味就没有感觉,没有香味就没有气质,不回甘就没有灵魂。蔡文姬就像绿茶,被掳匈奴十二载,异族异乡异俗的生活是为苦,创作出《胡笳十八拍》,尤其是凭记忆复述四百余篇古籍是为甘。

随之而来的是“科目二”黄茶。一芽一叶在玻璃杯中舒展开来,色泽黄亮油润,白毫显露,汤色橙黄明亮,叶底黄亮嫩匀,滋味醇甜爽口。我们对黄茶知之甚少,若尘就逐一讲解萎凋、杀青、摊晾、揉捻、初焖、初烘、复焖、干燥“八步法”。枝头上的芽叶就像“不徒俯视巾帼”的李清照,清新脱俗;而黄茶就是“直欲压倒须眉”的李清照,滋味悠长。

轮到“科目三”红茶登台了。新茶的汤色不像以前那么红艳,偏向橙黄带茸,散发着淡雅的花香,就像沉稳下来了的林徽因,保留了徐志摩的浪漫、少了金岳霖的苦涩、多了梁思成的厚重绵长,成为有爱有暖有希望的最美人间四月天。

压轴的是“科目四”白茶。冲泡白茶的器具一应俱全,备水、观水、赏叶、温杯、置茶、润茶、摇香、冲泡、奉茶、品茶,每个环节都赏心悦目,细品就知道这款茶的走水很到位。白茶为君,陈皮为臣,君臣相得益彰。相传药王孙思邈在大东山修行时,此地爆发麻疹,很多人高烧不退。孙思邈将还没来得及杀青和揉捻的茶叶煮水给百姓喝。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护肝、生津止渴、降压减肥等多种功效的茶汤治好了患病的乡亲,群众称呼此茶为药茶。因其独有的茶文化和健康理念,白茶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成为了高潜力的茶品类。杨绛就像白茶,她的那些经典语录给冒进的人以清醒,给低谷中的人以力量,给愚钝的人以智慧,给迷茫的人以方向,给挫折中的人以勇气,如茶之语清热解毒,滋补心灵。

书架上的《认知破局》成为了我们的谈资。如何升维思考、降维打击,如何明确方向、找对方法,如何看懂悟透、减少踩坑……我们各抒已见,谁也不去说服谁。我们时而围绕着这本书,时而又跑题千里,聊起了识才、辨才、养才的陶澍,在杀伐决断中悟道的曾国藩,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等待的左宗棠,遇贵人著奇书的魏源,能打仗、精理财、勤治事的魏光焘。看似信马由缰、一顿乱侃,但这些湖湘英杰无一不是有了认知破局才有了功成名就。谭嗣同不满足自我认知的突破,还用生命唤醒国人去突破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认知。而伟人因为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认知破局,才有了“霹雳一声暴动”的星星之火、《论持久战》的横空出世、重庆“虎穴”谈判、解放战争史诗、“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抗美援朝,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茶,一盏又一盏地品着,故事也融进缕缕茶香。“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敏感的话题我们一丁点儿也不聊,聊得火热的是“不能躺平,可以侧卧”的中年感悟、“你来与不来,我就在这里!”的任性牛叉、“口袋掏空,身体掏虚”的彷徨尴尬。我们就有了共同的认知,那就是既要在奋进中成就白己,也要在“侧卧”的自愈中成全自己。“熬到苦尽甘来,等到春暖花开”,让树成树,让花成花,这就我们中年人的期盼。

既要品茶,也要蹭饭。若尘早就做了安排,野菜时蔬、农家腊味,摆了满满一桌。几杯浊酒下肚,严谨的法制工作者何老师、刘老师夫妇也越发接地气了,中文系毕业的陈老师频出妙言趣语,旭中一个劲地夹菜,把罗洪人的客气嫁接到了东山。得知小马驹还是英语口语培训师,我们也在突破对其以往认知的基础上刮目相看了起来。

茶喝通、酒到位、饭吃饱。旭中他们上了东山,我料得难敌山间的晚来风急,便留在了小院。头重脚轻的若尘,酒话越发多了起来,一一抖露起这几年的热辣滚烫。人生如局,局如人生,他在挖掘乡土茶文化中躬身前行,换了方式做公益,破局重生。他配合小舅开发创新茶品种、提升茶的品质,以“非遗+”增添茶产品文化底蕴,完成了隆回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上山寻觅新的野茶资源,扩大荒野茶面积,增加采茶工人收入,闲下来又拾掇着小院,让小院在破局中提升格局。聊着聊着,茶室里响起了鼾声,这鼾声还应和着东山禅院传来的缥缈钟声。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萧鹤洲

编辑:杨晓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