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望云峰丨陆显中:有妹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陆显中 编辑:周 颖 2025-02-07 09:25:31
 
—分享—

之一

2014年2月10日,花瑶的小托村,沈知知正举行婚礼。

冰雪中,气温达到了零下6度。

为吃喜酒,来了很多客人,一群花瑶女人围坐在火堆边取暖,我也挤坐在她们中,仿佛自己本来也属于她们这个群体。其中一个老人的模样,总让我觉得在哪里见过一般,我使劲在记忆中搜索,毫无线索。于是试探着和她打招呼,先装得满脸肯定:“我认识你。”

花瑶老人笑笑:“你认识我啊,我是老瓜,俺丑不认得人呢。”

“我买过你的老裙 。”我虽然不记得她是谁,也不能记得在哪里见过她,但我确定我与她是因为古老的挑花裙而结缘的 。

“哦,我记得了,是的,你看我真的不认人了,你买过裙。”她肯定是真的记起了我,但我真的还没有记起在哪里认识了她。

“我女送过来两条老裙,你还要看么? ”她又问我。我知道她的女应该是什么年纪的概念,估计是50多岁的人。

“我要看,是在哪里?”面对挑花裙的诱惑,我毫不犹豫。

“那还蛮远,裙在芦茅坪去了,我今天是回娘屋恰酒。”

芦茅坪?我立即明白了,她不是我那次去芦茅坪的时候见过的最可爱的奶奶么?她的女儿箱里有全村最多的老挑花裙,她也让我欣赏了最多的珍藏。那时候,我一时兴奋,居然在很多人的面前把她抱在了怀里。

在场的很多老人孩子包含她的家里人都笑起来了,她也笑得流出了眼泪。

……后来很长时间里,我都对着一张照片,反复回忆和品味这个精美的片段 。

芦茅坪,在花瑶的大山深处,要翻过最深远的峡谷,再爬上另一座大山,一路跋山涉水,每一步都是精力和体力极大消耗,几乎没有外人去过那里,至少没有任何游客能够进入。我亦因为路上太过于艰难,也就没有再去,我几乎不抱希望能再见到那个被我抱起的花瑶女人。

但是,在这种大雪封山的时候,在家家户户围炉烤火的时候,居然在离芦茅坪几十里路的小托,奇迹般地重逢了她,她是如何来的呢?

坐车来的吗? 提前几天来的吗?走路来的吗?

她告诉我,她叫奉有妹,今年76岁,娘屋是小托,她坐不稳车。我知道,她其实哪里是坐不稳车,是压根没有车可坐,即使有车,那都是四轮农用车,必须在车厢后面站着,那么坑坑洼洼的路,即使年轻人也无法坐稳。

从芦茅坪到小托要经过金竹坪、麻坑、茅坳、四角田、大托瑶族村落,再到小托,翻山越岭,至少有50多里的路程。

有妹一直温婉地笑着,她告诉我她是走路来的,遇上了大雪,必须等天放晴了才好走回去。

我懂得,这就是花瑶大山里的亲戚情份。即使是76岁的老人,依然不能不经常回娘家看看。从夫家到娘家的路,是生命里的感情线。只要娘屋有什么喜事,不管刮什么风下什么雨以及天寒地冻,不管路上有多辛苦,一定会赶回家来吃喜酒。喜酒里凝结着花瑶人最浓郁的人情。远距离的吃酒又主要是花瑶的女性,所以,女子是最重情的。

在炭火边,我和有妹聊得很开心,我偎依在她的身边,并慢慢的把手臂搭了过去,揽住了有妹的单瘦的身子。我想温暖有妹的身体,但其实,是有妹温暖了我的内心。

回到我城里的家,看到了在无意中拍摄的照片——有妹背着行囊,拄着一根树枝,在风雪中行走。她身子那么小,背囊那大, 况且风雪交加。但她的脸上竟觉察不到疲惫,她欢欢喜喜地走着。

……白雪皑皑中,花瑶喜庆而热烈的结婚酒正在上演,那是因为有妹坚定地来了!


之二

本来是我一定要去一个叫石坑的瑶寨,那是我还没有去过的瑶寨,但通往那里没有公路,即使是越野车也在通往途中阻隔了, 于是选择步行,大家在争议去不去的时候,我坚定地要去,已经是下午接近黄昏,我还是坚定,于是成行了。

在途中耽误了太多的时间看风景和拍风景,到途中的一个瑶寨芦茅坪的时候,天已经基本黑了,这里有我熟悉的瑶族女人,她叫有妹,我要去找她打听些情况再继续行走。

我走到有妹的屋前,朝打开门的黑黑的屋内大声喊:“有妹,有妹…… ”

“呃,呃……”有妹一边应一边走到了门口。

她看到了我:“是你来了哦 。”脸上开心的笑,说话很和善,就像我是她的老朋友。

说实在话,我就是喜欢有妹的慈祥的脸、和善的笑,我一见到她就被她迷醉了。

我问有妹去石坑怎么走,需要多少时间?

她很惊讶我还要去石坑,告诉我去石坑还有10多里路,需要一个多小时,要翻山越岭的,路不好走,天又黑了,劝我不要去了。她留我在她家里吃饭,她已经做好了晚饭,一会就做菜,可以一起吃。

见有妹如此热情,我立即打消了坚决去石坑的念头,我不是也可以在这里陪有妹么?

于是,我拉住有妹的手,要和她合影,她说老瓜里,丑死了,不好看,但也没有极力推辞,我坐在门槛上,有妹站在我身边照了。我又拉有妹坐在我身边的门槛上一起。

我很重视和在意和有妹的合影!

有妹家里肯定是没有住宿条件的,有妹不是留我在她家里睡,她领着我们往另外一户邻居家里走,她已经帮我们想好了住的地方,或者是怕我们担心没有住的,或者是怕我们坚持去石坑路途很难,或者是感觉到我们很熟悉了,或者是花瑶人本来就是热情好客的……

有妹热情极了!

有妹,矮小的身子,脸上很多皱疙瘩,头上缠着稀疏的花瑶特有的织带头巾,身穿一条挑花裙。现在,花瑶的留下来的文化记忆,语言基本没有改变,但穿花瑶服饰的不很多了,这些都只有年老的女人才继续着。

有妹,不仅仅是一个继承花瑶服饰语言的女人,她很热情邀请我们留住,积极的做饭菜给我们吃,这些在这片大山里,或者也是常态。

我问有妹:上次去娘家吃喜酒遇到大雪住了多久才回来?

她说有一七(一周)。

但他的老公在一边听立即纠正说上次住了半个月才回来。

有妹告诉我,她因为老了,坐不稳车了(这车肯定不是指小车,在这大山里,只有农用车或者摩托车,一个近80岁的老人怎么可能坐稳这颠簸的山路呢!),从小托回来都是走路的,要一天时间, 一路有几十里路,这是一条几乎没有平路的山路,都是高山深沟,落差非常的大。有妹为了参加一个侄孙女结婚的酒席,前后花了半个月时间,这就是这片大山里的人的生活状态 。

这是亲情的生活,这是慢的生活,这是原始的生活。

当然,这半个月也是因为那场大雪留客的原因。

……有妹留住了我们,就专心的炒菜了,她的灶屋很黑,灯光不亮,需要借助柴火的一点点光亮。

有妹做了两道菜,一个是深山里特有的苦菜,一个是柴火腊肉。

有妹家里没有桌子,菜就摆在一条长板凳上。

有妹还用锅巴加水煮,当汤喝,听她说这也是一道能解渴的好东西。

晚餐,我们在昏暗的灯光下极好的享受了有妹的美餐。

一餐饭后,瘦小的有妹在我的心目也中高大起来!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陆显中

编辑:周 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