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新闻网讯(米扬 马毅斌)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草原学校,坐落于海拔1300多米的草原村,距离县城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这里可以说是乡村教育的神经末梢,被当地人称作“云上村小”。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曾经这所学校的师生越来越少,一度面临被裁撤。2017年,本已如愿走出大山的谭美珍毅然决定从县城调回到村里,把一个仅有1名老师和13名学生的村级教学点,办成了现有29名老师和263名学生的村级学校。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乡村教育是能够办好的。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放学铃声响起,草原学校的故事时间“暮知天下”在操场下进行,校长谭美珍与八年级的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谭美珍清晰而平和的声音,让整个操场安静下来。德育是草原学校教育的灵魂,每天的“晨诵经典”“暮知天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和视野拓展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时光不语自清浅,岁月无言亦安然。草原学校的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很多孩子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尤其是孩子眼神里的孤独,谭美珍读得懂。因此,谭美珍坚持德育优先、健康向上、全面育人、特色办学的理念,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开设了合唱、朗诵、书法、绘画、中草药种植、炭花舞、瑶山大鼓、乒乓球、舞蹈、竖笛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激发孩子们的活力。如今,草原学校的孩子们眼睛亮了,笑声多了……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从昔日13个学生,一间租来的教室,永远不够的老师,到如今9个年级,200多个孩子,窗明几净的教室……琅琅的书声回荡在雪峰山东麓的高山云端。在谭美珍和草原学校老师的坚守下,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而谭美珍的教育初心始终没有改变。让孩子们能够在稻田里读得懂蛙鸣的韵律,在晨雾中看得见祖辈的足迹,在城市的霓虹里守得住泥土的芬芳,这不仅是教育的传承,更是一场关于文化根脉的守护与生长。
一审:周颖 二审:马梦娜 三审:罗勇军 终审:隆正平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米扬 马毅斌
编辑:周 颖
本文为隆回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longhuinews.cn/content/646947/61/14819865.html